第九章第三十一节唐军入突厥

李隆基正式决定对突厥用兵,但战争自然不会立刻就开始。

趁胜追击当然是一个好主意,不过也得等风雪停了,不会让士兵在半路上冻死才行。外加粮草、役夫、兵器、皮甲之类的,没有几个月,根本没法行动。所以最后大唐虽然决定出兵,实际上,士兵们却是在大战之后,基本被收拢到了长城里面。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年,西元七三五年)

唐皇李隆基,和击退突厥的三军将士,在幽州过了一个年。

随后在返回京师前,下旨封赏众将。最简单的是窣干和大部分将士,窣干从幽州节度副使,正式转为了幽州节度使,外加勋位爵位。李隆基还称赞窣干,是一个不压于安禄山的人才,让他好不得意。其他将士,也只要按照功劳簿,进行相应赏赐就可以。

信安王李祎和安禄山,这两个人却比较不好赏。两人都已经是文官的最高散阶开府仪同三司,信安王甚至还是武将散阶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以这次的功劳再向上提升,信安王那可真的是要到位及人臣了,而等平定突厥,安禄山也差不多就能到这个程度。

因为后面平定突厥之战中,肯定还会有天大的功劳等着两人,所以李隆基最后决定,将这次战斗和下面对突厥的战斗联系起来,一块儿进行封赏,现在只是根据他们的功劳。给两人加勋。

唐制,凡是以功劳授勋地,都以杀获的数量来计算,具体单位就是转。坚城苦战,功劳第一的,算三转。

以少击多,叫作上阵;兵数相当。叫作中阵;以多击少,叫作下阵;矢石未交。陷坚突众,敌因而败者,就叫作跳荡。杀获敌人十分之四,称为上获;十分之二,称为中获;十分之一,称为下获。又根据酬功的对象:见任、前资、常选,是上资;文武散官、卫官、勋官五品以上。是次资;五品以上子孙,上柱国、柱国子,勋官六品以下,是下资;白丁、卫士,是无资。立跳荡功劳的,上资加二阶,次资、下资、无资以次降。上阵的时候,上获五转。中获四转,下获三转,第二、第三等依次降低。中阵的上获,相当于上阵地中获,中获相当于上阵的下获,下获两转。下阵之上获视中阵之中获。中获视中阵之下获,下获一转。破蛮、獠,上阵上获,比两番降二转。

两人地功劳粗略计算一下,对象是突厥,以多击少,却是上获,至少是三转的功劳。信安王李祎自然是毫无疑问的被加为上柱国,安禄山因为前面打契丹,打渤海时的功劳。已经是六转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安禄山新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黄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黄初并收藏安禄山新史最新章节第十一章第二十七节 新朝廷开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