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正式上任就接着被调任了。何贵算是开创了大清国封疆大吏的一个先河。不过所谓因果轮回他这一次的调任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倒是他自己种的因。流连了一个多月的英国使团“蒙乾隆皇帝恩赐”带着乾隆皇帝“恩赏”的许多礼物以及“恩释”的四五百名原英国海军士兵坐漕船经大运河南下至南京尔后又出长江口重新回到了停泊在东海海面的船上。

而清廷之所以让马尔戛尼等人经由内河出入北京一方面是北京距离大海甚近坐马车不需一天便可到达天津港这等京畿重地不能任由洋夷使船出入尤其是那使船上还带有大量的火炮;二么则是乾隆想让那些英国人瞧上一瞧看看大清天朝是何等的繁荣强盛意图借着运河两岸的繁华之景“震慑一下那帮没见过世面的蛮夷”。

可是乾隆以及清廷的大臣们实在是太高看了自己的国度也太轻视了马尔戛尼这帮所谓的“蛮夷”!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马尔戛尼没有被清廷官府豪华的排场所迷惑对所谓乾隆盛世得出了否定的结论:科学极度落后人民普遍贫穷军队不像军队**无处不在。这位英国使者还说:“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一针见血直指清廷地要害——愚民政策与夜郎自大。他还预言“鞑靼王朝将继续压制人民并将生变乱。……这种叛乱即使是生在我死之前也不足为奇”。

而且不光是马尔戛尼一个几乎是整个英国使团的人都对中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相比起以前所听到的那些传闻使团成员们的新认识还是颠覆性的。

在以前除了在澳门的那些从事远东贸易的洋商可以说。欧洲人绝大多数都是对中国抱有好感的。耶稣会士、莱布尼茨和伏尔泰都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神奇地国度由欧洲人应该羡慕的“开明君主”很好地统治着。

莱布尼茨说:中国人服从长上。尊敬老人无论子女如何长大。其尊敬两亲犹如宗教从不作粗暴语。

伏尔泰的评价则更高:当人口众多而广袤地中华帝国做为一个家族出现于世上之时我们还只是三三两从流浪于阿尔登森林之中的野人呢。

可是在中国走了一圈儿之后这些原本对中国抱有极大好感希望能够看到传说中“繁荣昌盛开明强大”的帝国的人们失望了。就像某位名叫巴罗的使团成员在自己的日记中所写的那样:我多次看到官员随便鞭打民从与下属的暴行。我为此感到震惊可中国人却习以为常不以为异!……中国人的天性在法律和规矩的影响下所受到地扭曲几乎是彻头彻尾的。……虽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发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古龙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古龙岗并收藏发迹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九章 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