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十七年五月,除龚鼎吴伟业之外,另外还有一官员,乃至太监,都被樂祯和政务院“联手”安排到了南京。这其中,尤以曾大开北京城门投降,并且在李自成、刘宗敏等人追赃助饷时主动捐出五万两存银的原京营提督,大太监曹化淳最为惹人注目。不过,就在南京的大小官员们,尤其是一些年青的士子准备在曹化淳等人到达南京之后就狠狠羞辱一番这些在“伏于闯贼淫威,不能为国尽忠,有负君王圣恩”,如今又沗着脸接受皇上的任命的家伙的时候,曹化淳在出了北京城之后不久,却突然自刎身亡。

不过,曹化淳的身死虽然让许多人感到失望,觉得未能好好羞辱一下这个大太监、老阉货,没能尽兴,可是,除了曹化淳,这次南下的依然还有不少官员可以供他们泄。所以,众人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那些人。这些南下的官员人还没到,就已经感到了南京那边传过来的巨大压力。可是,没有人愿意就这样死去,尤其是远在南京的大明太子朱慈下达谕旨,不许南京官员与北京官员相互攻讦,并且声称他老子祟祯希望各级官员能够和睦相处之后,这些原本还觉得樂祯可能是想借舆论杀人的南下官员们又感受到了希望。接着,在有了希望之后,又有人有了重大的“现”。那就是如今楚钟南占据北京,掌控朝廷,祟祯不念他们这些人地旧恶,反而一反常态的授予官职,并且表示了亲切地关怀,其实就是希望他们这些人能够感恩戴德的去辅佐身在南京的那位太子殿下。自古,不就是有“使功不如使过”的做法么?而樂祯这样做地原因,自然也是不问可知。因为皇帝自己身不由己,受楚钟南抰制,大明的希望全在南京太子殿下身上了。

不得不承认,这些南下官员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而他们这些人所得出地结论也确实影响到了一些南方的官员和士子。但是,仅仅也只是“一些”!南京的那位大明太子朱慈性格懦弱,根本就不符合一位乱世之时所需要的皇帝景象。南京各部的大权,除礼部钱谦益无人可以撼动之外,其全各部,还有都察院、大理寺等重要部门,尽为马士英、阮大等人所掌握。这两人外连各镇军阀,内结宦官,把持朝政。尤其是眼见着祟祯似乎已经成了新的“汉献帝”,南京方面极有可能会成为新地国都,他们也有极大的可能会在南方另立乾坤,与北京分庭抗礼,并列天下……如此诱惑,他们又哪里允许他人来分自己的权柄?可是,同样的,他们毕竟还是樂祯名下的臣子,太子朱慈也还在南京呆着,他们不能明目张胆地跟那些持有樂祯圣旨的南下官员对着干,何况,那些南下官员之中也有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后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古龙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古龙岗并收藏后锋最新章节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