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4年7月10日,汉洲,长安。

在后世,有一句话非常有名的话,“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才华”。这句话看似有些自嘲,却也是人生的真理,背后隐含着无数打工人的心酸和无奈,更有勇于面对生活的决绝。对打工人来说,不想一辈子无所事事,不想被生活逼迫,那就让自己多一些才华,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齐国的工业发展,多多少少也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把自己弄得一身才华”,以至于数十年来不断地大力推广工业化和机械化。

三十多年前,汉洲初立,一切皆为草创,但人口资源一直都是硬伤,根本无法依靠大量的人力来发展工业。

在这种情势下,各种能节约大量人力的机器陆续被发明创造出来,能节省人力劳动的水力、风力等天然动力,也大范围地被运用于大大小小的工场当中。

随后的蒸汽动力,在王室和政府不计代价地投入下,前后花费十余年,耗用无数金钱和人力、物力,从最初的抽水机、鼓风机等简单机器模式,到最终被运用到蒸汽机车、机器驱动力等应用领域,将齐国工业缓缓地推进到了准蒸汽时代,使得国内整个工业生产效率较三十年前足足提高了数十倍。

在汉洲本土的棉纺织厂里,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照料两架蒸汽织机,不到一小时时间,就可以织出三匹半的织物。而同样的时间内,一个熟练工人用十年前的飞梭技术,却只能织出一匹。蒸汽动力驱动的纺纱机,纺线速度更是大明和印度手工纺线的八十倍到一百多倍。

二十年前,家庭手工纺100公斤棉纱的成本大概折合14-16块汉洲银元,而现在,机器纺100公斤棉纱只需要不到1.5块汉洲银元。机器生产使人工成本下降了90%!如今,汉洲本土的一个棉纺工人所干的工作,在印度,乃至在大明,至少需要三十多人才能完成。

相较于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的大明,以及印度,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动力去主动发明或者创造一些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早在元末明初时期,中国就有32个纺锤的大纺车被发明出来,它以水力为动力,活塞、曲拐、传动齿轮等机械部件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系统。

实际上,这种水力纺车包含了后世珍妮纺纱机的许多基本特质,稍加改良,就可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变成现代意义上的纺纱机。

然并卵,丰富而廉价的人力资源,让许多变革都变得毫无意义,徒奈若何。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1635汉风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重庆老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庆老Q并收藏1635汉风再起最新章节第二八二章 一个时代的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