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不严肃的非学术专栏(一)

心理学的知识浩如烟海,穷尽一生也可能无法了解全部————其实,大部分的内容你根本不需要了解。

学习上也有80-20法则,也就是先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一门学科最核心的20%,余下的80%的知识在未来有时间的时候再慢慢补充添加,或者永远不需要涉及。如同画一颗大树,先用最短的时间把树干画好,然后再慢慢去补充细枝末节。依据这一思路,你画的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而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局限在细小之处,大概率画不出来树的真实样子。

读书也是如此。所谓「死读书」,就是拿起一本书,然后就从头开始细读,一个一个细节去抠,一个一个知识点去记。最终你可能掌握了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但是却很难全面把控这门学科知识的内核。由于在细小之处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却收获不了足够的成就感,绝大部分人都因为这一过程中的极度枯燥而选择放弃。

现在,请放下书!回顾一下你曾经尝试自学过的课程,从当初开始时候的信心满满到后来半途而废,难以为继。他们的失败是不是都遵循这一路径?

(二)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认知地图」。这是一个比喻:当你看地图的时候,你会对全局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而如果这份地图就在你的脑中,你就是活地图。比如你是某个大学的老生,下课了,你要从教学楼到食堂,你脑中立刻会勾勒出N条路线,这就是你在把握全局基础上的宏观思考。而如果你是新来的大一新生,对学校的整体地图不了解,你就很难有这么宏观的整体规划。你必须在视线之内不断寻找,一路询问,尽管你最终也能到达食堂,但是你要耗费很多倍的精力和时间。

学习一门课程也是如此。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一章一章地讲,你会陷进细节里,感觉不到课程的魅力;但是当你学完了,再回过头来回顾和梳理曾经学过的章节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时,你会豁然开朗,从更深刻的角度理解这门课的核心。这是因为,你掌握了这门课程知识的「地图」。

但,大部分时候的学习是没有老师教的,也没有人帮你提纲挈领回顾课程。我们更多是一个人面对一门新的知识,就像你到了一个新地点一样需要自己一点点探索。或许我们可以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但必将付出极高的时间成本。但在知识迅速发展的今天,用这种笨方法很难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遗憾的是,不光是学生,我发现国内大部分的老师,也纠缠在那80%的非核心知识里。

(三)

有没有办法让我们事半功倍?

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80-20法则:如果有人帮你梳理出一门学科的树干,让你最短的时间对学科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会帮你省下你大量的入门的时间,并且有助于你把对这门课的兴趣坚持下去。

心理学是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的学科!大学图书馆里心理学的书籍也是被借阅频率最高的,各种所谓心理学的图书也是地摊上最畅销的。是呀,谁不想了解自己思维的秘密呢,谁不想探究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呢,谁不想了解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途径呢?

可是,当我翻看图书馆借阅量最高的心理学图书时,结果却是很令人失望的。《梦的解析》是图书馆借阅量第一的图书(不止心理学范畴),但大部分的人阅读没有超过10页,书的前几页已经泛黄,而其他部分却依然和新书一样;《心理学与生活》排在第二位,但是似乎没有多少人能坚持看完第一章。

这两部都是语言偏向通俗的心理学书尚且如此,其他更加理论性的心理学图书的阅读状况更加不堪!

有时候想,曾经有多少颗对心理学怀有热情的心被摔得得稀碎;他们欢欢喜喜打开心理学图书,最后伤心欲绝泪流满面拂袖而去,与心理学从此路人。

本专栏就是这样一个尝试。有点大胆,但是总归是一个开始。

(四)

人类的知识结构是树状的,它不是一个个问题组成的,而是一代代的人累积出来的。后代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才能采到更高树枝上的果子。因此,学习一门知识,我们首先要找到这棵大树的根是谁,他的理论如何一代代传承和扩散,进而演化出各种流派和分支。所以,我们最初接触一门学科,不要陷进知识点里或者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论里,而是要依据一个个人画出学科的枝干和脉络。

依照这一思路,参照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发展,我为大家梳理出心理学发展史上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大师进行介绍。这些人的思想对当下的心理学研究都还在产生重大影响:目前的研究中或者是在继续发展他们的理论,或者将不同流派的理论进行融合。理解了这些大师的理论,我们可以理解心理学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

除了从人物的角度,我还从横向的角度概括了人类心理的几个核心内容的研究进展,包括:智力测验,精神疾病,心理咨询,记忆学习,言语思维,情绪情感和自我意识。努力打破学派和理论的界限,将他们分别当做一棵大树,勾勒出他们的枝干和发展脉络。

这样,我会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梳理心理学的核心思想。让初学者可以更迅速、更全面地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

语言上,尽量应用通俗的语言,特别是情节上也偶尔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不但如此,我还会努力把这些大师从神坛上拉下来,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你平时读到的大多数的人物介绍,都是一个符号,比如一提到弗洛伊德,你就想到他的性本能,释梦等。但是这都是很平面的一个形象。如果我告诉你,他有几段风流情史,做了很多疑神疑鬼的事,你是不是立刻感觉这个人就立体起来了;你会发现他也和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小肚鸡肠。他就是你家隔壁王大爷一样喜欢遛鸟,喜欢往大妈堆里钻,区别只是他提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理论而已。这样,这些人物是不是就活生生地立在你面前了!

内容上,介绍一个人的时候首先关注他们的风流韵事,八卦传说等,不乏添油加醋的成分。当然,这有点不符合传统套路;但是必须强调一点:所有的知识和理论都是严肃的。

各位,让你们久等了,咱们开始吧!

(五)

预警!

这不是一个不严肃的非学术专栏!

董光恒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真实困局:7 个被剩下的农村男青年》最新章节,希望你也喜欢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心理学演义:揭秘心理学大师们的真实「人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董光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董光恒并收藏心理学演义:揭秘心理学大师们的真实「人设」最新章节第 1 节 这不是一个不严肃的非学术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