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官员的年假统一在除夕这日,然后一直到初六开印,共休七天。

到了腊月一十九这日,在吃过晚饭后,全家人都聚在正屋厅堂里,开始盘起这几个月家中的进项来。

按照先前老林头说的,远秋卖画的银子依旧让远秋自己收着,不算到公中。

至于家里的所有开销,包括下人的月例银子,全都从两间铺子的进项中出。

用吴氏的话说,若想月例银子多点,那么一家人就得齐心用力。远秋已经帮家里置办下了能挣银钱的铺子和庄子,若你们大家没本事靠着铺子和庄子把日子过好的话,那么趁早滚回小高山村去!

不得不说吴氏的话还是很能“鼓舞士气”的。这不,周氏刘氏和高翠秦荷花她们,以及林远枫几个,当下就在心里下了决心。话说,他们好不容易跟着小侄子(小叔子,五弟)从糠箩蹦到了大米缸,所以才不会傻傻的往回蹦呢。

再说婆婆(祖母)也没说错啊,这又有店铺又有庄子的,要是还过不上好日子,那还真不如回村种地去。

对于爷奶的安排,林远秋自然没有异议,也不会傻好心的主动把卖画银子算入公中。

并不是林远秋舍不得这些银钱,而是自己若这样做的话,那么久而久之,家里只会多出一群好吃懒做的人来。

像现在这样多好,家里所有成年人都参与到养家糊口中,而后各抒己见,等挣了银钱后,一个个都心情愉悦、富有朝气,这都是肯定了自我的表现。

这让林远秋想起了翰林院里的几个同僚,他们的情况和自己一样,也是步入仕途之后,才举家搬至京城的。

不过这里的“举家”,仅是同僚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而让林远秋难理解的就是,同僚一家搬到京城后,除了他们自己每日上值,其他人全都闲赋在家。至于家中的日常开销,除了同僚的俸禄,然后就是靠着以前积攒的老本了。

京城的花销大,特别是年尾送节礼这块,根本就省不下来。如此,时间一久,存着的老本渐渐就不够花了。

然后就开始各种拮据,官袍袖口早已磨脱了丝,却还舍不得买新的。

可就算如此,那几个同僚依旧立场坚定的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在他们看来,官宦人家哪能同寻常百姓一样,日日抛头露面做着糊口的营生。

说实话,林远秋并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去评判同僚的做法,只能说每个人的想法和理念不同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贫家子的科举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小桂花婆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桂花婆婆并收藏贫家子的科举路最新章节第 235 章 尾声(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