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中的「事实」这个概念,就是指「现实情况」、「大众普遍接受的道理」、「原理原则」。在一个有说服力的逻辑中,「结论和根据」之后还会跟着用「为什么」来连接支撑根据的根据。

这些支撑根据的根据,也就是这个结论最最基本的根据,必须得是事实。这就是逻辑思维的第三个原则——「以事实为基础」。

事实具体是指什么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数字了。

举个例子。

「连手机都没有?真是太落伍了。你问我为啥这么说?因为大家都有手机呀。」这句话中「大家都有手机」就不是事实。因为「大家」这个说法过于含糊,与客观事实相差甚远。如果是说成「全国90%的人都有手机」,那就等于说每10个人里只有1个没有手机。这就是强有力的根据!也就是说,只要数字准确,就可作为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来使用。

另外,经过确认的事情也是强有力的事实。比如说「山那边有个小镇。为什么呢?因为我感觉有。」和「山的另一边有个小镇。为什么呢?因为我去过呀。」,这两种说法的说服力,当然是截然不同的啦。

把信息用作事实的时候,小伙伴们需要注意的是事实的误认。比如「数据过时」。如果我们现在还在引用十多年前的数据用于公司新品开发,就太陈旧。

㈨顾彼思 Globis提醒:《极简 MBA :日本备受欢迎的管理能力进阶课》最新章节第 10 节 流程图是什么?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大米小说移#动版更新,记住域名damixs.me㈨(请来大米小说移#动版#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数据的二次转用」也很危险。当我们调查「X地区洗发水销售额」时,虽然得出了「洗发水销售量很高」的结论,但也不能把这一结论作为全国新产品开发的事实根据。

另外,同学们还需注意数据的「指标定义」。前一年Y市合并了Z市,那么即使有「Y市人口突然增多」的数据,也不能得出「人们正向Y市涌入」的结论。

还有一种以上未提及的情况,也不能作为事实。比如,调查各国人均降水量的话,澳大利亚会显示出极高的数字。仅看这个数字,似乎可以得出「澳大利亚是水量丰富的国家」。可是实际上很多人却为水资源不足而烦恼。为什么呢?因为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广袤,降水总量虽比较多,但是由于无人居住的区域很大,能够以适当成本进行利用的饮用水其实很少。像是这样只要是数字就一律视为事实也是不行的,大家可要注意啦。

有些数字用作事实根据会欠妥,而有些事实乍看很主观,却完全可以用作事实根据。例如,律师和法官关于法律方面的发言,如果是「个人认为」,那是主观性的言论,而如果是「专家认为」,那么就可用作事实根据。另外,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关键人物关于汽车业界今后动向的发言,以及前奥运选手关于体育竞技的发言等等,也可以用作事实根据。

的确,他们的言论或许都不是百分之百正确。但是,这些言论具有能令大众接受的合理性。也就是说,事实根据不必是百分之百的事实。

总结要点,导出结论最基本的那个根据必须是客观事实。!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极简 MBA :日本备受欢迎的管理能力进阶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顾彼思 Globis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顾彼思 Globis并收藏极简 MBA :日本备受欢迎的管理能力进阶课最新章节第 10 节 流程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