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入新时代的巡洋舰曾经有几个名字,规划建造时被命名为“共和国”号、项目批准后更名为“中华”号、动工时又更名为“海军上将”号,直到腾耀辉出任海军司令,制订了海军舰艇的命名规范,才正式命名为“北京”号,因此海军编号X1的巡洋舰也被称为“北京”级。

与命名一样,“北京”号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也几经波折。

早在“黄帝”号服役当年,海军就提出为航母战斗群建造大型防空战舰,以取代防空能力稍有欠缺的052C级驱逐舰。

最初的时候,海军并没考虑建造巡洋舰,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大型驱逐舰上。

二零一三年,海军提交的造舰规划中,就有临时编号为052D的大型驱逐舰,其满载排水量超过了一万吨,配备九十六枚垂直发射的HHQ-9型远程防空导弹,三十二枚垂直发射的中程防空导弹。

只是在审核阶段,该方案被证明不可行。

如果按照海军提出的战术标准,即防空导弹数量不变,安装四部火控照射雷达,战舰的满载排水量至少需要一万三千吨。

虽然美国海军已经搞出了“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但是如此大的排水量,仍然是一个难题。

别的不说,动力系统就不好搞。

采用核动力的话,排水量偏小,使用效率不高。当时又没有合适的大型燃气轮机,只能采用蒸汽轮机。

显然,海军不会接受这套方案。

原因很简单,从俄罗斯采购的四艘“现代”级已经让海军吃够了苦头。

如果没有第二次朝鲜战争,052D项目要么胎死腹中,要么修改性能指标,比如降低作战标准,减少弹药携带量。

结果,第二次朝鲜战争改变了一切。

虽然在战后最初两年,中国海军非常迷茫,甚至认为航母没有存在价值,更别说其他大型战舰了,但是黄峙博入主总参谋部后,海军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装备建造也回到了正常轨道上来。

在此期间,海军启动了好几种大型战舰的设计与建造项目。

其中就有编号X1的大型防空战舰。

只是,在最初阶段,海军没有拿出防空战舰的具体性能指标。原因很简单,在新的战争环境下,特别是在电磁战环境下,注重远程防空的大型战舰是否还能发挥作用,连美国海军都搞不清楚。

如果远程防空系统经受不住考验,那么就得重新考虑舰队防空战术。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燃烧的海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闪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闪烁并收藏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四章 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