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新班子

进入二零四三年,很多在二零三八年立项,在二零四零年或者二零四一年进入高速发展期的装备项目,在二零四三年都陆续结出成果,由开发期进入制造期,并且陆续交付部队列装。

当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J-31与J-33。

六月份,沈飞就向军方交付了第一批工程制造型的J-31,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小规模量产型。一个月后,第一批J-33也交付给了海军。在大规模装备之前,空军与海军将进行军方试飞,即弄清楚战斗机的飞行包线,进行武器系统整合测试,以及利用这些战斗机培训第一批飞行员。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之后,这些战斗机都将移交给飞行教导部队,做为教练机使用。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J-31与J-33量产已经不是问题了。

只是为了保险起见,厂方还是得等到军方试飞完成之后,才会安排量产,因为在军方试飞中有可能遇到问题,厂方必须在量产之前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拿到军方的订单,也才能正式量产。

紧接着,陆军的“未来地面战平台”也完成了军方验收。

在长达大半年的验收工作中,五种平台都经受住了最为严酷的考验,比如在塔里木盆地的高温行军测试中,反装甲平台的最大无故障行军里程达到了四万七千六百五十三公里,比陆军的要求高出了接近百分之六十。在青藏高原无人区的极端低温高原环境下,五种平台的低温启动性能都远远超过了陆军提出的要求。当时,陆军还提高了极限测试,即在没有润滑液与制冷液的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多久,而最佳结果是行军一千三百多公里,最差的也超过了八百公里。

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

在火力性能测试中,北方重工研制的三十五毫米线圈电磁炮在高温环境下,没有能够达到陆军提出的射速要求,主要就是电磁炮的冷却系统余量太小。此外在穿甲能力测试中,也没能达到陆军的要求,主要是北方重工开发的新式穿甲弹的外弹道不够稳定,降低了穿甲能力。

总体来说,五种平台均已达到陆军的要求。

年底,陆军向总参谋部提交了采购申请,即首先量产反装甲型与多用途型,在二零四四年六月份量产火力支援型与防空型,工程型则在二零四四年底量产,确保能在二零四五年之前装备两个主力集团军。

这就意味着,陆军在二零四四年的装备费用将高达三万亿元。

显然,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燃烧的海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闪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闪烁并收藏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四章 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