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阵地进攻不是那么个打法

这一类的错误在许多影片中都存在,不过以《集结号》中的**对共军汶河防御阵地的进攻战斗一场戏表现最详,因而露窃也最过,故仅以此例从进攻一方的角度来说事。

其一,他的步炮协同基本是错误的。步炮协同这个词,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了。早在一战时,便有“徐进弹幕射击”战法的应用,就是随着冲击步兵的前进,炮火弹幕在步兵队形之前徐徐向前移动的射击方式。后来这一战法传入中国,北洋陆军时期,步炮协同的理念即已普及。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步炮协同进攻的理论与实践已经相当成熟。可影片中看到的,当防御的共军九连在敌人炮火准备结束(并未看到延伸)后进入表面阵地时,**冲击的步兵距离他们防御的前沿还老远老远的,这便给了他们以充分的时间组织防御。这与当年**的步炮协同水平是相差太远的。按理,当他的炮火急袭时,准备冲击的步兵应该在共军防御前沿200米左右占领冲击出发阵地,做好冲击准备。太近了不行,太近了有可能遭遇已方炮火的误射;太远了也不行,太远了势必拉长步兵冲入敌防御前沿的时间,增大体力消耗不说,也给敌以防御准备时间,炮兵掩护步兵的作用就降低了。当炮火准备结束开始延伸时,冲击之步兵应充分利用炮火准备的效果,迅速在障碍物中开辟通路,接近对方的防御工事,在防御之敌刚刚跃出进入表面阵地而尚未完全做好战斗准备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突破敌前沿。当然这有一定的难度,即冲击的步兵跃起的时间与炮火开始延伸的时间应恰好一致才行,早半分钟不行,晚半分钟也不行。以**当时的情况来说,他应具备这样的能力。但影片表现的令人失望。因为当防御方负责监视敌军炮火的观察哨判断敌人炮火急袭结束后,传递口令给指挥员,指挥员下达命令并率坑道(或猫耳洞)内官兵跃出进入表面阵地这个过程,怎么说也要一分钟左右,如果攻击方步兵从前沿前200米处发起冲击的话,对于九连这样单薄的防御体系来说,一分钟的时间应该已经逼近防御前沿甚至已经跃入一线堑壕短兵相接了,怎么可能会象影片中表现的还有那么慢长的距离给你从容的准备。这未免太过份地贬低了**的步炮协同能力。

还有一个更不可能的错误,即当步兵已经发起冲锋后,其已经结束攻前火力准备的**炮火又重新开火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火力急袭,这是古往今来极其罕见的打法。因为这样的话,受到打击的,将不仅仅是防御的一方,正在发起冲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神风之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caler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caler并收藏神风之后最新章节674.补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