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大将军隐退武夫丘后,将自己的佩剑送归巴君,并与巴君做了这个约定,其后在巴原上便一直延用,成了不必明言、众人默认的一条准则。哪怕巴原分裂成五国之后,“大成不召”的规矩,在是大成修士之间遵从的行事原则。

为何要这样,武夫和盐兆都没有解释,就算当年曾说过什么,如今也没有流传下来。但其原因并不难理解,至少是为了避免不可测或不可控的因果缘法牵连。

若一名大成修士在国中任职,比如担任城主,身边聚集了不少传人,形成了类似宗门的传承,甚至又有传人修炼大成。那么这样的城廓,国君恐怕都管不了,很有可能在国中导致臣强主弱的割据局面。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大成不召”也不仅是为了避免大成高人直接插手国事以及地方政务。大成修士若在朝中任实职,就有义务处置繁杂的事务,牵扯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也不利于其修炼。

更重要的是,假如置身于正式的臣属关系,就失去了某种超然的地位,不仅行事受到羁绊,且心境也可能受到影响。

其实世俗中的高位,大成修士本人或许并不在乎,甚至也不在乎拒绝国君的征召。比如就算樊君或帛君主动退位,请白煞或星煞来当国君,人家也不会稀罕。但对很多人来说真正难以拒绝的,是自身部族的期求。

没有哪位大成修士是凭空蹦出来的,在那样的时代,整个部族所有人的命运和利益都是一体的,族中出了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大家都会跟着受益,亦对此充满期待。普通人往往很难理解大成修士那种超然的心境。尊长亲友也希望其出任国中要职,让整个部族都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种要求往往很难拒绝,因为考虑到成长在部族中所受到的恩情。可是有了“大成不召”这个默认的世俗准则之后,国君不会任命、大成修士本人也不接受这种任命,双方都有一个台阶下,自然也就免了很多麻烦。

当然了。世间无尽善尽美之事,就算有大成不召的约定,很多势力想间接操控国事,也有别的各种办法。

那么伯劳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属于极特殊的情况了。因为他在突破大成修为前,原本就是工正大人。没有任何一种约定,能阻止已在国中已任正式官职者突破大成修为。

像这种情况,如果他自己愿意留任,包括国君在内谁也不能以这个原因将其撤职啊。最极端例子,假如樊翀是在国君位上突破了大成修为。谁还能困此逼他退位吗?

而实际上,天天被羁縻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太上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徐公子胜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徐公子胜治并收藏太上章最新章节写在完本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