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没有想到想得很好的东西执行起来未必就能一帆风顺。朝野之中反对之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先反对我的人竟然是诸葛乔他问我道:先科举要人来京考试穷学生来不了怎么办?赴京赶考路途遥远肯定用路费花时间再加上道路不平如何来解决?蜀中之人要是来到长安路上翻山越岭要多少时间才行?其次有能力的人不愿来怎么办?要知道大多数高人隐士都不愿出山州郡举荐皇帝征召尚且一推再推何况是要他们来与普通士子共同参加什么考试。更不用说孔明先生这样不世出的奇才连太上皇亲自上门还要三顾呢。再次时间太紧这科举又能来多少人?人来少了取了些庸才岂不是把皇上的名声也毁了?而且原来的各大豪门可以直接推选人才如今取消了他们这个权力他们肯还是不肯?

我对诸葛乔说:平心而论你的话极有道理。不过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有其不成熟之处何况就算是成熟人们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不可能第一次就做得很完美。而人们对旧的事物有具体的认知有熟练的操作程序自然不想改变懒惰是人的天性习惯会左右人的思维。此时季汉草创万象更新此时任何改变都是容易的但以今后再改变难了。而且察举之制已现弊端再不能持续下去。就眼下来说。这种改变是正常的是必须的。否则的话人们只务虚名。不求实才。把国家的理才大典变成谈玄之会把唯才是举变成唯名是举那季汉天下岂不重滔东汉复辙?如果你认为我所提地制度存在问题你可以帮助我共同来完善它。让它在现阶段做得更好但是如果因为它的不完善而否定它那就不必了。你所说的几点自然应该解决蜀中地学生可在成都举士雍凉地在长安举士。这样就免去了他们的劳顿之苦;高人不出山我们还可以用直接征召的方法但我希望科举成为正途;第一次的举士来得人可能会少一些但我们可以从严选取细心操作不会出现取庸才地现象。只要第一次办好了以后自然会越来越好。各大豪门。不说雍凉益三州现下没什么大的豪门便是当真有也别想阻止我的决心。此事哪怕花一百年的时间季汉也会把它定为国策!

此后。这一纸诏书在丞相府、尚书台和御史台之间来回穿梭征求意见。我现科举之事在上层反对的人多在下层却是支持的人多在各州郡反对地人多至于学校和百姓则是支持的人多。这种调查结果坚定了我改察举为科举的信心。

与之相匹配的我又下诏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各乡皆设蒙学其上设县学、州学直至太学(在季汉初期由于国力原因好多蒙学过于简陋只有一两个老师国家不起月供轮流着到学生家里吃饭的现象比比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司雨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司雨客并收藏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最新章节第一百章天下归一(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