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看到聂信这么开车的家伙,神情都是呆呆的。原来山体滑坡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克服的?还是说,聂信操纵下的猞猁是处于“上帝模式”的?可能也只有“上帝模式”能够来形容聂信的表现吧,至少第二天,有两家媒体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个词汇来形容聂信的表现。

在聂信驶过泥石流半埋掉的道路,走上了虽然崎岖危险,却尚算完整的简易公路之后一个小时,极限赛车组委会的技术团队才在电脑上重现了聂信的行车路线,并且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滑坡的山体哪怕和一些斜坡道路有着一样的坡度,但地面强度是完全不同的。那些堆积着的泥土、石块结合得非常松软,密度远远低于正常的山体,兼之还因为大量的水混合其中而异常湿滑,别说在上面做那么高难度的操作,就算是想平平常常地开上去都是非常危险的。提取了一部分样本之后,组委会的技术团队测算出了聂信进行这样的操作对车子、对车手的具体要求。在电脑屏幕的两侧显示的一串串数字,几乎全面越了其他车队和车手。

猞猁现在并不是什么独一无二的赛车,不少车队都在用呢,可要说让他们的车手去做同样的操作,那还不如让他们去自杀来得爽快。

按照组委会布的模拟视频,或者索性问他们要一份整个过程的数字建模。一些车队在维修站里对着猞猁,模拟起当时聂信的操作来。在最巅峰的时期,聂信几乎每秒都要做出精确组合的十几个操作,次序、时机相差一点都不行,聂信之前绝对不可能做过类似的事情。他就是直接冲上去,然后凭借自己的即时反应在行车,不光是操作车子本身的难度,他还得非常精细地感受车体和斜坡之间的互动,体察轮子下面的泥土、石头的每一丝每一毫的柔软和坚韧,并且在找到合适的,能够承受车子的全马力输出的地点进行飞跃,一次又一次。只要其中有一次失误,现在聂信就该躺在悬崖底下的车子残骸里了。这是什么样的技术,又是什么样的勇气啊?可聂信在面对这样高的难度的道路的时候,他只在前面停留了一小会,似乎就是看了眼眼前的情况,判断下是不是值得冒险而已。

距离下个维修站还有至少十个小时的车程,维修站那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记者、各大车厂代表、各大品牌的广告主在等着了。对照着聂信现在的表现,再没有人怀疑以前极限赛车的那些宣传视频是电脑做出来的了。原来一个人真的可以让开车这件事情变得如此惊心动魄却又性感迷人。

“好他**的无聊啊。”聂信在车队频道里嘟哝着,完全无视大家亢奋的情绪。真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修仙科学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格子里的夜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格子里的夜晚并收藏修仙科学院最新章节完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