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英语:ap;#16o8;——o6;Ro6;)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历史上曾为中国领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地理概况

位置

瓦罕走廊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长宽

瓦罕走廊长约4oo公里,东西走向,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1oo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oo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瓦罕河由西向东流16o公里后,在当地主要村庄卡勒尼亚兹贝格(Qa1‘eh-yeniazBeyg)附近注入帕米尔河。

地形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ooo米以上,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部地势较低。

气候

瓦罕走廊属于高寒山区,每年除6、7、8三个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中阿接壤的边境地区基本上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1]该地区是濒危动物阿富汗雪豹、马可波罗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相关历史

瓦罕走廊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过葱岭的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途中经过瓦罕走廊,并于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轻骑通过瓦罕走廊灭小勃律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19世纪末,由于沙俄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生争端。同时,俄、英两大帝国由于在中亚地区争夺势力范围,也不断在阿富汗地区生冲突。为避免进一步的冲突,1895年3月11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限制级佣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UN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UN1并收藏限制级佣兵最新章节1801章 宇宙五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