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胡卫东预料的那样,他的“不务正业”并没有持续多久,1942年9月,中国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武器级高浓缩铀、即纯度超过90%的铀235,而利用反应堆成功制取钚239并分离提纯则还要更早一些。虽然目前铀235和钚239的产量都还低得可怜,几年都生产不出够造一颗原子弹的核燃料,但是根据并行工程学的思想,原子弹武器化的研究现在就该提前启动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缩短研发时间,反正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和技术的进步,此后核燃料的产量肯定会一年一个台阶,不会一直都只有现在这点产量......

于是中央立即根据早就确定的计划,将核武器、导弹与电子计算机这三个核心科研项目合并,并调集大量资源人力、集中全国一切可能用得到的尖端科研力量,开始了对“三弹一星”(导弹、原子弹、氢弹)的总攻关......

为了保密,赤色党内仅有不到十个人知道这个项目的全盘计划,而包括很多参与这一项目的同志在内,绝大部分人仅仅知道“911”这个代号。此外同样是为了保密,绝大部分参与到核心部分的科学家和党政军干部突然在中国“消失”了,就连胡卫东在通讯中也改用“胡杨”这个化名来代称......

由于“911”工程的特殊性,中国政府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尽可能地利用外国的技术力量。但是如果那些在华的外国科学家对于“911”工程确实可以起到巨大帮助,本人又同意签署保密条款并接受人身自由方面的一些限制,那中国政府也还是会试一试。不过这个条件对西方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最终参与了“911”工程的外国科学家屈指可数,不过有戈达德这个火箭天才在,就已经是胡卫东的意外之喜了。

戈达德虽然现在才60岁,但身体却一直不好,为了在有生之年看到人造卫星上天,戈达德一心都扑到了科研上,甚至都没有顾忌中美未来可能的对立乃至冲突。不过话说回来。由于钱学森的迅速成长。即使戈达德不参与,也不必担心火箭项目无人主持。

胡卫东改名胡杨只是在“911工程”内部通讯中采用的代称,他仍然会时不时用原本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内,以避免引起列强警觉。至于那些参加“911工程”的科学家。其中绝大多数都并没有国际影响(其中某些人如钱老、钱三强等人现在的实力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但是因为研究的课题都是绝密的。名声方面自然损失巨大。),在二战打得如火如荼的现在,列强政府还不至于留意他们这些“小人物”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那年那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那年那兔并收藏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最新章节第八百三十六章 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