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的河东村,真是“发财”了,还是发大财的那种。

这里说的发财,可不是唐伟东送给他们的钱多了。

以前的挂靠,早结束了,唐伟东旗下的企业,早都全部跟村里完成了脱钩,跟村里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了。

村里的发财,是他们凭自己的“真本事”赚回来的。

现在村里,以唐建军为厂长,郑德勇他爹为支书的那些厂子,红火的一塌糊涂。

这些属于村集体的厂子,也不干别的,主要就是为唐伟东旗下的那些企业,生产外包装。

以及组织老弱病残等,劳动能力弱的人,生产一些小商品,通过小商品批发市场往外卖。

也有很多小孩儿,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来打个零工,赚点零花钱的。别说什么童工不童工的,很多人都是领料回家干的,孩子在家里干活,谁特么还去查是咋滴?

随着唐伟东麾下的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买卖越来越好,河东村的那些真正的村办企业,也跟着火了起来,收入马上水涨船高。

现在整个村的“工业产值”,很早之前就破亿了,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富裕村。

其实说白了,这都是唐伟东的善举,是他刻意替村民找的一条致富之路。

那些外包装,包括纸箱、木箱、塑料布等业务,也都是在他的授意下,才优先采购河东村村办企业的产品的。

反正都要用,买谁家的不是买?肥水当然要紧着自家田里流了。这也是村里非让唐建军当厂长的主要因素。

嗯,他们就是通过唐建军,“赖上”老唐家了。由唐建军出面去跟其他厂子搞竞争、抢业务,只要是在老唐家的企业里,同等条件下,谁特么能抢的过他?

平时村民的工资收入,和家里的副业不算,光去年,年终村里的分红,按人头算,每人就分了一万块钱。据说今年分的还会更多!

这一下就是出去了两个多亿,差点没把西城区区里给眼红疯了。要不是现在不是以前了,早就过了扣帽子的时候,估计唐建军和老支书,被拉出去打靶都是轻的。

区里腆着脸找村里商量“分润”的事,结果被老支书强硬的给顶了回去。气的区里的领导直跳脚,却又拿这个比他们资历老的多的老支书、一点辙都没有。

老支书参加工作的时候,大概他们还没出生呢。老支书的工作时间比他们年龄都大,一旦倚老卖老起来,他们这些“年轻人”还真不够看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重生于80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头铁老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头铁老汉并收藏重生于80年代最新章节第3434章 大家都是说说而已,你兔家怎么还当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