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也叫日光温室大棚。

第一代的温室大棚,还比较简陋原始,就是把春暖式大棚的墙体从0.4米加厚到1米,在农田里用土夯制成一高两低三道土墙,最高的正墙三米左右,两侧墙体斜向依次降低高度。而上边的薄膜,从普通的塑料薄膜换成了无滴膜,薄膜上覆盖的保温的帘子,也从一般的草帘子换成了保温性能更好的稻草帘。

而唐伟东直接来了个跨越,用上了第三代的大棚技术,倒不是不想用更先进的,而是四代以后就需要机械了,这无形之中就大大增加了成本,人力就能办到的事,为什么还要花这个冤枉钱呢。

其实第三代大棚建造技术,跟第一代区别不大,只是买细节上更完善了。比如,为了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储量,扩大了大棚的空间,墙高从3米加高到了3米半(其实就是向下挖了半米,做了一个下沉),这样整个空间的跨度就加大了,空间大了也就可以容纳更多的二氧化碳。墙体也从夯土墙换成了保温性能更好的麦穰泥坨墙。把用铁丝固定的薄膜,改成用绳压法,这样就不用把薄膜弄的全是窟窿了。

保温性能的改善,可以使大棚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温度,而二氧化碳储量的增加就更不得了了。大棚内二氧化碳的多少,直接影响蔬菜的产量,就拿黄瓜来说吧,用第三代大棚技术建造的大棚,每亩的黄瓜产量平均可以达到9000公斤以上,别忘了,一个大棚一般都是两亩到两亩半,这产量,想想都喜人,这哪是蔬菜啊,这简直就是种钱。

现在正是种菜的好时候,唐伟东自然是想抓紧准备,争取到春节前后大赚一笔。

村里的基本是没有闲人了,想找人帮忙很难,唐伟东只能放出消息去,花钱雇佣其他村的人来干活。

都是农家的老把式了,地里的活谁不会干?平时都是土里刨食的老农民,现在帮人家种点菜还能有钱拿,谁不想抢着干,得到消息的当然趋之若鹜了。

当时盖鸡舍的时候,已经顺手把大棚的墙体建好了,只是当时正值要入夏,气温升高,大棚根本用不上,同时也需要晾晒一下,唐伟东才没完全建完,只和露天的土地一样,种上了应季的蔬菜。

现在就不一样了,天气要转凉了,马上就到大棚一展身手的时候了,自然要把它建完收拾妥当。

这时还是交给爷爷唐继谦来做,唐伟东这个二把刀,只负责技术指挥。雇来的工人,在饲料厂名义上的厂长唐继谦老爷子的带领下,在唐伟东的亲自指导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重生于80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头铁老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头铁老汉并收藏重生于80年代最新章节第3434章 大家都是说说而已,你兔家怎么还当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