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英找到县里把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说,县里听了河东村要铺开的建设规模,也是直摇头,一下把摊子铺的这么大,也不怕撑着!

但人家企业做好的计划又不能因为建安置房而停了,这不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嘛?县里太多的企业都指望着他们吃饭呢,河东村的企业要是倒了,一个搞不好,全县的财政都得跟着伤筋动骨。

没办法,县里只能试着去银行商量一下了。没想到银行听到河东村的企业要贷款,只恨他们贷的太少,几家企业的流水没人能比他们更清楚了,基本上每时每刻都有大笔的现金流在账上流动。

给县里其他的企业贷款,还要担心收不回来,但河东村的企业完全没那个顾虑。要不是有着政策的限制,不能放款给集体企业,几家银行估计早就上门求着贷款给他们了。

辜鸿铭就曾一语道破了银行的本质,那就是:“他们总会在晴天千方百计的把雨伞借给你,然后又在雨天凶巴巴的把伞收回去。”这句话后来还被英国收进了《大不列颠词典》里,成了英国的谚语。

国内的银行也是银行,他们也不例外,放贷给有还款能力的人,才是他们想做的。那些急着用钱的人,反而更不容易借到银行的钱。这种事不管是以前,还是将来,一以贯之,从无例外。

比如碗大、恒太,好的时候,成千上万亿的借钱给他们,一旦出露出不好的苗头,第一个对他们下手的就是银行。

所以这次贷款,出乎县里领导们意料的顺利,反而是银行一个劲儿的问够不够,要不要多贷点?这让领导们一脸的懵逼。不过他们还是怕河东村的企业还不上,再让县里的财政背上大包袱,拒绝了银行的好意。只是为了公平起见,从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每家贷了一百万。

这些钱,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少了,对唐伟东目前来说足够了,大建设完全可以启动了。

首先要做的还是安置房工程,唐伟东还不敢头铁到把官府和军方全得罪了,在国内这样干,除了跑就是死,别没有第三条路可选。唐伟东既不想跑又没活够,所以就得乖乖的,把这事当作重中之重的事来办。

1987年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宣布今年为“安置无家可归者年”,简称“国际住房年”,这莫名的与唐伟东马上要做的事,竟然完美的契合起来。

打着“国际住房年”的噱头,以安置退伍老兵和为职工谋福利的名义,唐伟东一声令下,在河东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住房大建设。

安置房按照唐伟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重生于80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头铁老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头铁老汉并收藏重生于80年代最新章节第3434章 大家都是说说而已,你兔家怎么还当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