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役法之争,是韩绛,吴充,章越与王安石最大的分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治平四年时,韩绛对之前行驶的衙前役法提出批评,提出进士李戒所向他倡议的免役法取代衙前役。

但韩绛被司马光奚落了一番,此事罢了。后来此事得到了吴充的大力支持。

到了熙宁二年,韩绛为相时,再次将免役法提出,王安石支持下得以通过。

王安石当时也承认‘今之役法,乃绛本议。’……而这个时空则是章越向韩绛提出免役法,同样遭到司马光反对而罢了。

后来吴充也上疏赞同。之后韩绛,章越与王安石数度就免役法进行争论。

韩绛第一次罢相就与王安石改免役法有关。为什么韩绛,章越反对此王安石版免役法?

因为王安石收了下户免役钱和宽役剩余钱,以熙宁九年而论,收免役钱一千四十一万贯,支六百四十八万,收入近四百万贯。

而到了明年,如果没有改元就是熙宁十一年,预计收入达到一千八百万贯。

韩绛,章越闻之都是瞠目结舌,王安石你还真会玩。他们制定免役法的本意,是免去百姓疾苦,居然被你搞了活生生的敛财工具。

所以韩绛与王安石的免役法之争,就是利国,还是利民之争?役法之争就是路线之争,也是政治立场之争。

所以说为何章越要修孟子?首先君轻臣贵,这是王安石和章越之所以都推崇孟子的地方。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所以孟子见列国君王时,经常不给对方好脸色看。所以王安石以宰相自任,经常不给天子好脸色看。

王安石杂说里曾云,有伊尹之志,放其君可也,有汤之仁,则绌其君可也。

如果有周公的功劳,主持郊礼也没什么。章越推崇孟子,还有进一步的原因,就是孟子中【民本】的思想。

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朱元璋不喜欢孟子是有道理的。经济上【制民之产】,要保护老百姓的财富。

有恒产者有恒心者,孟子主张一定要富民。无论是利国,还是利民,两种路线谁对谁错各执一词?

但咱们放在孟子这本书里来解决,那么就是【利民】而不是【利国】。

说到底,是【国是】的最终解释权。所以王安石修【三经新义】,章越修【中庸】,【孟子】。

……章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寒门宰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幸福来敲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幸福来敲门并收藏寒门宰相最新章节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有思想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