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自认为他们是最聪明的人,他们对当官的梦想是刻在骨子里的,以前他们没有机会,现在夏平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当官的机会,你别说还真有人浮想联翩。

"我知道你们的每一文钱得来都十分不容易,你们的投资会十分谨慎。"

"古谚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在这里说的再好,不如你们亲自去走一遭,看一看是不是我说的样子,然后才做决定。"

商人逐利,再苦再难他们也能忍下去。

仁义社发展近三年来,他们对仁义社并非不了解,他们早就在研究仁义社,甚至有不少人还在那边有生意。

但为怕麻烦,也为了给同行保密,取得先行优势,他们都在悄悄进行布局,只是夏平不清楚这些。

商人需要安定,只要有安定的环境,他们就能把生意做出花来。

但不止一个文人说过,根据仁义社的什么主义,会把他们养肥了再把财产沒收。

他们觉得文人说的与现实不符,但说这些话的都是些有名望的大儒,这不由得让他们心里产生了狐疑。

现在夏平的一番话,让他们放下了一颗石头,千百年后的事,谁说的清楚?

他们不认为仁义社在忽悠人,因为仁义社的名声实在太好,接触的人都知道,仁义社有一说一。

"过几天我要回去,我们统计一下看哪些愿意跟我去仁控区考察的,所有的吃住行开支由我们仁义社负责。大家顺岷江而下,逆沱江回来,就算不投资,去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去看一看我们的营商环境也是不错的。"

夏平的一席话,俘获了商人们的心。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官员对他们这些商人这么好过。

他们纷纷向夏平提问。

夏平有备而来,手下拿来地图,夏平展开地图,一一解释。

熊良弼看到眼前情景,不禁有些感动,也受到启发,自己也要赶快把经济工作抓起来。

蓉都位于西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富庶程度超过其它地区,经济再搞不好那就丢人丢大了。

夏平的声音继续传来:

"……我们根据每个地方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像泸州作为对外的窗口。也是货物集散地,利用长江航运的优势准备发展造船业。造的不仅仅是木船,也要造轮船。

叙府作为通向云南的通道,对云南贸易。竹木资源可以发展造纸。

雅州作为茶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d#a#m#i#x#s#.b#i#z

章节目录

西川欲晓1909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大米小说移动版只为原作者仁义袍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仁义袍哥并收藏西川欲晓1909最新章节第451章 低下头的英国人